3月25日沈阳股票配资,雅迪控股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雅迪2024年净利润约为12.72亿元,同比暴跌51.8%,创上市以来最大跌幅。受此影响,财报发布当日,雅迪控股股价收于14.96港元/股,下跌3.23%。
雅迪业绩的下滑不仅引发投资者关注,更意味着中国电动两轮车行业,正面临的激烈竞争和市场饱和的挑战。
01
具体来说,2024年雅迪收入约为282.24亿元,较2023年的347.63亿元减少18.8%。其经营利润仅为16.65亿元,较上年的31.32亿元锐减46.8%,净利润约为12.72亿元,同比下降51.8%。
销量方面,雅迪2024年电动踏板车销量约为393.10万台,较上年的496.04万台减少20.7%;电动自行车销量则为908.95万台,较上年的1156.1万台减少21.4%。
对于业绩下滑,雅迪归因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不利的市场情绪与经销商库存去化周期导致销售量下降;二是为应对国家标准调整,公司采取了加速现有型号库存清仓策略,主动降低了部分现有型号产品售价。
此外,产品价格调整对雅迪利润产生了影响。据财报披露,雅迪2024年的毛利率下滑至15.2%,较2023年的16.9%降低1.7个百分点,创上市以来新低。其中,电动自行车的平均售价从1380元降至1347元,降幅达2.4%。
与此同时,成本压力也在困扰着雅迪。2024年,铅价同比上涨23%,而铅酸电池占电动两轮车成本的20%,直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此外,雅迪的存货金额从2023年的9.6亿元激增至2024年的16.5亿元,增幅达42%,其中原材料占比超过60%,或是由于过度采购原材料以应对旺季需求,但实际市场需求并未达到预期,导致大量原材料积压。
财报显示,2020年至2023年,雅迪的营收增速分别为61.8%、39.3%、15.2%和11.9%,而净利润增速也从2020年的88.6%波动下降至2023年的20.9%。
事实上,雅迪的业绩下滑并非特例,而是行业内普遍存在的问题。
根据公开信息,绿源集团控股预计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跌不超过30%;新日股份则预计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70%至71%。
02
目前,中国电动两轮车市场正步入饱和期。据行业数据显示,中国电动两轮车保有量已超4.2亿辆,渗透率接近每4人拥有1辆,需求结构从新增购买逐渐转向替换更新。
对如今的消费者来说,在选购电动自行车时,不仅会考虑产品的质量与耐用性,同时也关注其智能化功能是否能满足自身需求。
据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研究报告》,在4000元以上高端市场,九号品牌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特别是在7000元以上市场,九号和小牛的市占率分别达51.7%和43.8%,而雅迪仅占4.1%。
在产品智能化评测中,前五名全部被九号品牌包揽,而雅迪仅有两款产品上榜且位次不高。要知道,智能化转型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然而雅迪的研发力度相对不足。
根据财报,2020-2024年雅迪研发费用由6.05亿增至11.47亿元,增幅89.59%,但研发费用率近五年均值仅为3.46%,低于九号公司6.38%和小牛电动4.64%的行业水平。
2024年,雅迪为应对新国标要求企业自建检测实验室,并承担产品全生命周期责任,新增合规成本约3亿元,进一步挤压了研发空间。
与此同时,由于雅迪90%的车型采用铅酸电池,而新国标明确鼓励锂电替代铅酸电池,这使得其在电池技术转型上面临较大压力。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并拓展业务领域,雅迪于2024年4月斥资3.515亿元收购无锡凌博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试图借此切入电控系统领域。
然而,雅迪的智能化业务目前仍主要停留在基础功能升级阶段,与竞争对手已经推出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相比,存在明显的代差。
虽然雅迪已在越南、印尼设厂,但据媒体报道,其海外营收占比不足10%,且在东南亚市场遭遇本土品牌的强势竞争。相比之下,九号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已达35%,借助小米生态链成功打入欧洲共享出行市场。
此外,雅迪长期依赖政府补助支撑利润的模式,似乎已经不灵了。
财报显示,雅迪2023年曾获得3.3亿元政府补助,非经常性损益激增115.9%。然而,2024年由于政策补贴逐步减少,非经常性损益缩水34.4%,由9.80亿元降至6.43亿元,对利润形成比较明显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面对业绩下滑,雅迪依然选择了大手笔回馈股东。
根据公告沈阳股票配资,雅迪将于2025年7月16日派发2024年度股息每股22港仙及特别股息每股23港仙,总额约为13.68亿港元(约人民币12.67亿元),几乎等同于全年净利润。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在线股票配资网_在线股票开户_股票配资平台app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