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中国第一商贩”年广九出生在安徽省怀远县找郢乡胡疃年庄无息外盘配资,同年7月爆发了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爆发,年广九在童年时就随着父亲从家乡辗转逃荒到芜湖。
为维持生计,在战乱年代,9岁的年广九就随着父亲摆地摊做生意。父亲教导他,做生意要在适当的时候不计较得失,不纠结小利。
也许正是这些教导,年广九才会做得那么成功。也正是童年的经历,年广九才会在后来的岁月里铁杵磨针,成为最早百万富翁的第一人。
年广九的早年经历
年广九的总店铺设立在一个四通八达的拐口,周围遍布有菜场,澡堂,站台等顾客密集的店铺,每个人不论想去哪个地方都会从他店铺旁的胡同路口经过,瓜子也不贵,路过看到的人也都会进去买些瓜子带走。
在生意渐上轨道后,年广九一个小小的分店就可以赚上一百多万。年广九卖瓜子一直秉持着重义轻利的初心,甚至在别人的眼里看起来有点“傻”。
展开剩余87%每位来他这里买瓜子的顾客,在买完瓜子之后,斤两都是足刻的,在顾客临走的时候,年广九总会抓一把瓜子送给顾客。
或在一些顾客折返回来讨回找错的零钱时,年广九总会是笑笑就按照顾客说的重新找钱,也不会与他们计较到底有没有错。
每个人到他们的店铺里面,可以不买瓜子,也可以先尝后买,假如想买零钱不够,甚至允许赊账。
在邻家商店的店铺老板眼里,他们都认为年广九这是“傻”,叫他傻子,但是在顾客眼里这是诚心,年广九也不在意,他认为这是他做生意的诀窍。所以他们家的返客比起别家的返客都要多得多。
年广九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说过:每天排队买瓜子的人都排了100多米,人们很自觉地排队,也从来不插队。
每个人限买2斤,结婚的卖他10斤,但是要拿结婚证来买瓜子并且不用排队,直接卖给他。
游客过来游玩的,下车路过的不排队,下雨不排队,其余的都要排队。乍一听会觉得有点不近人情,但又合乎情理,买东西排队天经地义。
艰难的创业道路,一波三折的婚姻却仍怀一腔热血
在逃荒的日子里,年广九跟着父亲摆摊,起初在大街上捡烟头卖钱,后来卖水果,在别的水果摊的老板都在水果上洒水以装饰新鲜或是注水来增加重量的年代。
年广九和他的父亲做生意从来都是诚心诚意,一点虚假的事情都不曾做过,后来父亲死后年广九怀揣父亲遗训“利轻业重,事在人和”独自闯荡。
1963年,年广九卖板栗,被人举报说是“投机倒把”,利用时机钻空子赚钱,入狱一年。1966年,年广九又因为贩卖水果被说成是“牛鬼蛇神”又被关了20多天。
1972年,35岁的年广九开始卖瓜子,在他的诚心经营,赠送顾客瓜子的事迹被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几乎家喻户晓后,瓜子生意渐渐的越做越大。
在1976年的时候,年广九就靠卖瓜子赚到了人生第一个一百万。当时的一百万在现在的市值是一个亿,不管是当时的100万还是现在的一个亿对于许多普通的百姓来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此次会议内容之一指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
在政策的支持下,年广九想扩大规模,但是遭到了妻子耿秀云的反对,耿秀云是年广九的第一任妻子,是在年广九创业初期就陪伴他的人。
耿秀云对年广九说她过够了担惊受怕的日子,不想再重复经历那样的日子。但是。企业家的“野心”也不是随意就会泯灭。
同年年广九与耿秀云就协议离婚,年广九将全部家产留给前妻,自己只带走了炒瓜子的工具以及一些配方。随后,年广九就先后到南京、上海、武汉、郑州等地方学习,并改进了自己瓜子的技术和配方。
1981年,年广九成立了第一家私营企业,那时他们的瓜子还没有命名。
年广九就想到了,大家都叫他“傻子”,他认为“傻子”这个称号别有一番风味,周围人一听到“傻子”都会想到卖瓜子的他,于是他就给他的瓜子取名为“傻子瓜子”。
企业越做越大,1983年的时候,年广九工厂雇佣人超标,有人说马克思的《资本论》中提到“雇工到了8个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是剥削”。
有人就开始眼红年广九,说他搞资本主义,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就说:“先放两年看看,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3年后,49岁的年广九与小他23岁的彭晓红结婚,但是好日子不久,1989年,年广九被人举报贪污和挪用公款。
据年广九本人所说当时他被关30个月,也就是两年之久。也正是此时,资产被查封,厂子关门,但“后判”年广九罪名不成立。
到1990年,年广九将商标转签给彭晓红,同年11月,彭晓红在深圳与某食品厂合作,最终将厂子起死回生,彭晓红也因此被认为是新一代女企业家。
2年后,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时又再次提及到安徽傻子瓜子,年广九也因为邓小平同志的一番话暂躲一劫。
但是,俗话说“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不久,年广九就被爆出超生一个儿子,还存在婚外恋的情况,最后以流氓罪被判3年,缓期3年。
同时期,恰恰瓜子等后起之秀渐渐庞大,1995年,年广九的生意再次失败,年广九也因生意理念与彭晓红不同二人产生分歧,年广九和妻子离婚,第二段婚姻以失败告终。
1996年,年广九再次结婚,第三任妻子是李爱华,早在1994年,年广九生意受挫时就对他施以援手,两人的友情就逐渐发展成爱情。
李爱华原是国营商店的经理,1990年开始干个体,可以说是一个有才干的女性,在李爱华的帮助下,年广九的生意再次走上正轨。
1997年,年广九与儿子成立集团,此时,年广九家庭矛盾激化,所有矛头都指向了年广九第三任妻子李爱华。
年广九拿出巨款让李爱华从集团离职。2个月后,因矛盾激化达到峰点,年广九将集团关门,李爱华重返集团,生意渐好,矛盾并没有渐好反而愈演愈烈,2000年,年广九与李爱华离婚。
同年,63岁的年广九娶小30岁的陈慧芳并生下最小儿子。年广九便想过平稳日子。
同年8月欲将商标以一分钱转让给长子年金宝遭到二儿子反对,二儿子将年金宝告上法庭,官司持续多年,最后以年金宝死亡不了了之。
2004年,年近70的年广九再次出山主持大局。
数十年如一日,年广九凭什么是最早百万富翁第一人
年广九数十年都是步行上下班,自己做菜,自己去菜市场买菜,每天早上8点,年广九都会去道路纵横交错,人人挨肩擦背的巷子里吃早饭,一碗稀饭,一根油条,雷打不动。
在巷子和菜场里,年广九会和各个商贩老板谈笑风生,年广九从不贪小利,从不还价,第一眼看上是和蔼可亲的老人。
鲁豫曾采访他,每次入狱,在狱中都会想什么?人们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在出狱后很多人会担心重蹈覆辙就不再做同一件事,为什么他还会一样卖瓜子?
但是,年广九却将监狱比喻成社会大学,在社会大学中好好地学习,自嘲自己可以算是社会大学的博士后。
年广九觉得中国再大,无商不行。商是救国财富,救活很多农民,商要做好要完整,什么都不要怕,结果靠政府来评判。
他认为卖瓜子不是一种单纯的生活本能,没有商不行,钱再多也不是他的,是国家的。这样一个勤俭节约,爱国的老人怎么可能不成功。
在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时期,年广九的生意无疑是成功的,相对于现在的一些大型企业,甚至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为在当时那个年代,想取得那样的成就相比于今天是困难很多,他的企业规模不大,但是具有代表性。
本是平平无奇的农根企业家无息外盘配资,却因为邓小平多次提及他的事迹而闻名于世。当之无愧被称为“中国民营经济体活标本”。
发布于:天津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在线股票配资网_在线股票开户_股票配资平台app观点